# 上海临港新城星空之境海绵公园DBO项目 设计公司: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、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: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 项目规模:54.47公顷 建成时间:2021年12月 图片来源:上海临港新城星空之境海绵公园DBO项目部、杨钰
项目概况
临港新城位于上海市东南部,是相对独立且功能完善的综合型滨海新城,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临港新城核心片区内,环湖二路和环湖三路之间围合的环状区域为环城公园带,配套有城市公共设施。环形水系及小型人工湖布置其内,并连接核心湖泊——滴水湖。
临港新城核心片区城市规划结构图(绿色环为环城公园带)
项目位于环城公园带核心位置,场地内有上海天文馆景点。设计总面积约为54.47公顷,其中水域面积为16.17公顷。作为环城公园带的首期开发地块,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临港新城及上海东南部特色旅游景点之一,其开发模式和最终效果至关重要。 此外,该项目为DBO(Design, Build and Operate)项目,即工程总承包和委托运营为一体。
请旋转90°查看图片 设计总平面图及场地分析图
设计理念
设计以“星空之境”为主题,以海绵技术为内核,以艺术地形为特色,将浩瀚星空融入场地,形成休闲观星区、湿地科普区、律动星球区和天文体验区四大功能区,旨在实现“平地起风景、海绵筑胜境”景观、海绵双示范。
鸟瞰照片
设计亮点
1. 重塑地形:一片浪漫蜿蜒的大地景观 十字交叉形的现状河道将公园分为四个区域,对公园的生境结构、空间组织和景观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。通过暴雨洪水管理模型(SWMM)的模拟分析,设计团队发现南北向河道(青祥港)是整个区域雨水行洪到滴水湖的主要通道,不宜做过多调整;东西向河道(春涟河)可以满足河道行洪、海绵建设和景观布局等要求,故重塑河岸线,打造蜿蜒自然的河岸形态。
河道改线及土方平衡
依据河道改线后的空间结构,综合河道挖方后的土方平衡,设计在场地西南区域依次堆出五个大小不同、高度不等的圆形土丘,既丰富了场地竖向的空间层次,也增加了平面布局上的艺术感。
新增加的五处圆形土丘
设计根据“盐随水来、盐随水去”的水盐运动规律,通过抬高地形增加场地与地下水位的高差,阻止水盐上返,并在主要绿化种植区域根据地下滤水管网排盐法布设排盐盲管,积极改良土壤,使其达到种植土要求。 同时,设计充分考虑承载力、沉降变形、造价和施工周期要求,在园路、地形、构筑物等不同方面针对性地采用经济有效的加固方式。例如设计团队在艺术地形的斜坡表面利用三维植草网固土,防止坡体变形和滑坡。
2. 海绵理水:一个会呼吸的多级海绵体 设计建立了临港新城核心片区可净化、可层化、可量化、可视化、可优化的多级海绵技术综合体系,努力做到内外共治、专业同治、智慧管治。
临港新城核心片区海绵技术综合体系示意图 海绵技术体系流程设计图
通过透水铺装、植草沟、生态旱溪、生物滞留带、雨水花园、蓄水池等多种LID设施,项目实现了雨水的存蓄、减排、缓排、净化和利用。污染严重的初期雨水经过收集依次进入生物滤池和雨水调蓄池,并在末端处理后回用或排入河道。该流程实现了雨水资源化利用率大于5%,周边区域雨水调蓄量大于30m³/hm²,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指标的90%。
公园生态水环境模式图
设计团队通过沉淀池、生物滤池、垂直流湿地、生态塘等多级工艺净化河水,并辅以曝气机和生态浮岛等设施。目前末端处理设施规模为15000m³/日,出水可达到地表IV类水质。同时,设计保留了现状低洼地,形成自然湿塘和生态鸟岛,构建形态丰富的生态驳岸,为各种挺水、浮水、沉水植物及动物创造适宜的生态栖息地。
小微湿地
设计团队将雨洪管理、生态种植与游憩休闲相结合,构建具有自然科普教育价值的生物栖息地和生态廊道,增加科普教育标识、趣味小品、湿地智慧监测展示牌等设施,打造可赏、可学、可玩的户外自然课堂。
户外自然课堂
3. 写意星空:一首艺术化的星空进行曲 公园内八大服务建筑用独特的建筑艺术语言诠释着绚烂的星空主题,提供不同的观星空间和角度。
“采星阁”和“星光宝盒”建筑
连接四大功能区的景观桥,体现了桥梁的结构美和星空主题下的艺术美,构成了园区的艺术视觉焦点。
形态各异的景观桥
设计充分利用星空元素来表达天文主题,结合场地四大功能区的设置和运营需求,融入天文探索体验、儿童趣味游玩、主题科普教育、户外拓展、星空露营等活动,通过“活力之丘”“星海荡漾”“星际迷宫”等节点展开一段独特的星际探索之旅。
景观分区及节点分布图 游乐设施融合星空元素